新選組@京都(聖地巡禮)


只是把噗浪上的內容複製過來。


 勸進橋,因為是通往稻荷神社求財會經過的路,又被稱作錢取橋。

池田屋事件以後,為阻止長州藩舉兵入京,會津藩底下的藩兵、見迴組等幕府勢力奉命在九条河原布陣,當時新選組就是在錢取橋下布陣的樣子。

 


在這裡布陣約一個月左右,爆發了禁門之變(或蛤御門之變)。

據說這個時候,山南老師因為抱病,總司也從池田屋事件以後身體狀況就不太好,兩個人都沒有參與這次行動。
倒是在池田屋受了重傷的平助有出動參加的紀錄。

慶應3年6月,五番隊隊長的武田觀柳齋,也是在錢取橋這裡被暗殺的。據說武田和伊東老師等人走得很近,甚至和薩摩藩暗中往來,得到消息的局長和副長因此立下暗殺的計畫。

這個暗殺行動據說是阿一和篠原泰之進實行的,實際下手的是阿一,從背後袈裟斬,一刀把人砍成兩半......。

然而這個時期兩個人都已經是御陵衛士了,所以也有可能是其他人...?



藤森神社裡的御旗塚,旁邊說明牌子上寫道參拜以後有治腰痛的效果,據說近藤局長也來參拜過,並且治好了腰痛。
神秘的小傳說 

BTW藤森神社的寶物館雖然不大但很值得一看,而且參觀是不收費的,採隨喜的方式。

出藤森神社以後,附近的某個路段(?)是油小路事件以後,局長遭御陵衛士殘黨夾擊的事件地點。
慶應3年12月,在二条城開完會以後,局長騎馬回伏見奉行所途中,遭到御陵衛士攻擊。
但遭襲的地點說法不一,沒有確切的紀錄。

根據阿部十郎的說法,是在墨染以南約1公里處的伏見丹波橋附近,可能是這裡?



也有說法是在藤森神社附近遭襲擊以後,躲藏在附近民家。


另一個說法則是竹田街道,現在附近的清和莊前也立有局長遭難之地的石碑。
 

這個襲擊事件除了當時同行的隊士當場死亡以外,局長自己也因為右肩中彈,之後到大坂療養了一陣子。
也因為這樣,隔年1月3日鳥羽伏見戰爆發時,局長還在大坂療傷沒有參加。

再順著走下去來到了安產神社御香宮。

不,我還沒有要生(。

鳥羽伏見戰時,西軍(薩長軍)就是在御香宮的東側山上設置大砲,攻擊在伏見奉行所布陣的東軍(幕府軍)。
這兩個地方非常非常近,因為我大概只花了10分鐘就走到伏見奉行所跡了。而且如果不是一開始沒找到,像可疑人物晃了好一陣子的話可能會更快就走到 

御香宮裡因此設立了伏見戰的石碑,我明明事前查好了位置,但依然在裡面繞了很多圈。(有沒有聖地巡禮的宅宅總是像可疑人物的八卦)

好不容易在各種懷疑的視線中找到了,卻只能扭曲身體拍了一張角度如此詭異的照片。

 

理由是大概晚上有活動所以攤子全擋住了⋯


御香宮現在的大門是以前的伏見城大手門移過來的。


下一個目的地伏見奉行所跡,之前聽說是在團地裡面,就是那種很多棟聚在一起的住宅社區(說明能力2歲),所以我就傻傻闖進去裡面晃了很久。
對不起我就是可疑人物。

結果其實是在其中一個入口處,旁邊還有團地的歷史解說。



 
接著到了淀城址,淀城現在已經只剩一部分城牆了。
鳥羽伏見戰時,從伏見奉行所退兵的幕府軍來到淀城,但城門緊閉拒絕讓幕府軍進入,於是失去據點的幕府軍情勢更是雪上加霜了。


走了一段很長很寂寞的路(淀那邊真的人煙稀少),先是找到了淀小橋舊址。

戊辰之戰時,在這附近的千兩松激戰以後,戰敗的幕府軍燒了淀小橋,退兵到淀城附近。

淀小橋舊址碑不太好找,所以自己留了一下當時的Google map




 
千兩松這裡立了慰靈碑和史蹟紀念碑,上面不是寫千兩松而是「東軍西軍激戰」。

這場仗相當激烈,新選組在這裡失去了約三分之一的戰力。初期幹部井上源三郎戰死,阿烝也是在這裡受了重傷(之後據說在撤退的船中逝世,但這也是說法不一)。

-- 第二天的行程是新選組感很濃厚的一天,但我睡太晚才出門。(#
 
沿著四条通走,拐進巷子以後先到了光緣寺。
外面立著「新選組之墓」的石碑。


當初新選組的馬小屋就在光緣寺的門前不遠處,理所當然的隊士們也經常在門前往來。

 

光緣寺屋瓦上的「丸に右離れ三つ葉立葵」和山南家的家紋一樣,加上當時的住職和山南老師同年,因此似乎交情很不錯。


光緣寺裡,山南老師和其他隊士,以及大石造酒藏的墓。
大石造酒藏不是新選組隊士,而且據說是在衹園被隊士今井裕二郎砍死的。可能是因為哥哥(大石鍬次郎)是隊士的關係所以墓也在這裡⋯?

油小路事件以後,伊東老師和平助等人原本也是葬在這裡,後來才移到現在的戒光寺。

 

右手邊看過去是「沖田氏緣者」的墓。(昭和51年立)
聽寺裡的人說,原本的墓石上的名字無法辨識了,只知道戒名,以及是和總司有關係的人。
蠻多推測認為可能是總司的戀人或沒有正式入籍的妻子,也有人認為沖田氏不一定是指總司,可能是隊士的沖田承之進。
我個人是覺得總司的可能性比較大就是了。


 

初期屯所的前川邸。
據說整體建築幾乎就是當時的樣子沒有改變,所以裡面還保留著山南老師、野口健司切腹時的房間,以及拷問古高俊太郎的地下室等等。

前川邸目前不對外開放,只有六日可以進大門買週邊 



前川邸對面就是初期屯所的八木邸了。

 

進去以後就全面禁止攝影了,所以解說的老師還幫我在大門前拍了一張照,當時我的瀏海超開的。(無關


八木邸簡單來說就是超棒。
一進去的地方就是當時芹澤派使用的房間整個FEELING SO FLY(啥

解說老師說明了新選組成立初期的歷史,還有芹澤暗殺事件的全貌。
暗殺事件讀了很多次,但都不比親眼看過來得實際,在這裡才終於搞懂了事件的空間。

動身到隔壁房間時,靠緣側的鴨居有很明顯的刀傷,只知道是當時留下來的,但是誰的刀就不知道了。
芹澤逃到隔壁房間時,被門邊的矮桌絆倒,就這樣被追上來的刺客補了最後一刀,斷氣身亡。
當時絆倒他的矮桌依然在原來的位置。

解說老師「大家小心不要踢到那個桌子喔,會被補最後一刀」   

庭院聽說也幾乎沒有改變,就是當時隊士們也看過的庭院。不過那個時候外牆比較低,坐在緣側就可以看到二条城。
隊士們用過的刀架也還好好的放在八木邸裡,在這裡真的充滿感動和感慨。

八木邸雖然還有二樓,但因為窗戶是人無法逃脫的設計,所以新選組完全沒有使用過二樓。

新選組還在壬生的時候,隊士們分住在八木邸、前川邸和南部邸。前川家根本不敢和隊士一起住,所以一家人搬到其他地方住。
但八木家是一個為什麼要跟他們客氣誰怕誰的態度  所以那段時間是一直和新選組生活在一起的,也因此和新選組有關的軼事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解說老師也說,有關新選組的紀錄很多版本,但在這裡的解說是完全遵循八木家流傳下來的說法。

BTW新選組搬出壬生時,分別有給八木家和前川家酬謝金,但給八木家的好像只有五兩,八木家當主八木源之丞笑說太少了,但用了那些錢買酒祝賀和送別新選組。

隊士們對這裡也有很深的情感,雖然屯所搬到其他地方,但還是會像回老家一樣,抽空回來玩。

解說結束以後在八木邸旁邊的茶房「鶴屋」吃屯所餅喝抹茶,屯所餅很好吃,抹茶是冰的!超級感謝。(貓舌
在這裡和一起聽解說的老夫婦聊天,他們問我是從哪裡來的,接下來的行程打算去哪。

我說會繼續在壬生這裡晃一下,他們問我是喜歡新選組嗎?我回答是以後,被說了很稀奇 


出八木邸以後沒幾步路會看到新德禪寺。

浪士組上洛的那天晚上,清河八郎聚集所有人到新德寺,說其實浪士組的目的是尊皇攘夷云云,就是在這裡。


 

大家耳熟能詳的壬生寺。
過去新選組經常在這裡進行軍事演習,甚至大砲的訓練,可想而知寺方有多困擾 
壬生塚那裡有個百度石的說明牌,上面說當時境內禁止車馬進入,但新選組還是會騎著馬進來,不禁感到很抱歉  (究竟

壬生寺旁邊好像有幼稚園,很多小朋友的笑鬧聲。想想那個時候總司也都會在這裡陪小孩子玩,就覺得胸口很暖。

然後這裡的繪馬好可愛。


接著往島原的方向走,途中經過交番,看見外面貼著到壬生寺的手繪地圖,大概是太常被問路了 


島原西門跡。
從壬生走過來好像是離西門比較近,大約10分鐘的路程。
所以隊士們到島原的時候,說不定大部分也是走西門進去的?這樣一想就覺得很興奮。(等一下

島原西門最初是有保留下來的,但在1977年因為交通事故,整個門都被撞毀。三年後修復了門柱的部分,卻又在1998年時因為車禍再次被撞毀。大概是因為旁邊就是市場,大型車的出入實在太多了。
後來就只能無奈的立個碑,刻下島原西門的外觀作為紀念。


再往前走一點就是揚屋的角屋了。
當年暗殺事件前設宴把芹澤派灌醉的地點,就是在這裡。

 
雖然離屯所很近,但芹澤醉到根本無法走回去,還是被塞進駕籠裡運回八木邸的。
在這之前還發生過芹澤喝醉後砸店,把角屋搞得七天無法營業等事。


站在角屋外面忍不住想像,當時隊士們都在哪個位置的房間喝酒呢,是不是窗外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之類的,妄想停不下來。(住手



除了新選組,事實上長州志士等倒幕勢力也會利用揚屋這樣的地方密會,因此角屋外面就立有「久坂玄瑞密議的角屋」石碑。
很喜歡玄瑞的我站在這裡莫名興奮。(克制點

那時候幕府方面的人和倒幕勢力在同一個地方出入好像是蠻常見的事,店內的人會非常謹慎不讓兩邊撞見,這種手腕真的很了不起。

角屋現在是開放參觀的文化美術館,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割愛了。(睡太晚的人


在島原裡繞一繞,來到了置屋的輪違屋。

 

芹澤暗殺事件的時候,和平間重助睡在一起的正是輪違屋的糸里。
而伊東老師似乎也是輪違屋花香太夫的熟客。

這裡似乎還保存了局長親書的屏風,不過輪違屋目前是完全不對外開放的。


 

傳說中的島原大門,實際看到它這樣佇立於住宅中,感覺十分微妙。

那時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大門處有棵松樹,遊女們送客到大門以後,依依不捨的客人們總會頻頻回首,所以那棵松樹就被稱作「回首之松」。



大門旁堆著木桶,是以前滅火用的。



出島原往西本願寺的路上,會看到這條有點狹長的小路。據說幹部的島田魁以前就住在這裡,而且確實有戶籍紀錄。



到了世界級的名勝,西本願寺。
池田屋事件後,隊上人數大增,壬生的屯所已經塞不下這麼多人,就一舉搬到了西本願寺的北集會所和太鼓樓。
為什麼要搬到西本願寺呢?除了離市區比較近以外,其實西本願寺在當時是勤王派,和長州的關係相當密切,所以也算是為了監視吧。

 

太鼓樓還是在和當時一樣的位置。
其實大部分使用的是北集會所,但北集會所已經移到姬路市的本德寺了。

那時候新選組在寺內養豬養雞、生火煮飯,加上軍事訓練等等,氣味和噪音造成西本願寺很大的困擾。
兩年後新選組搬到不動堂村屯所的時候,是西本願寺全額出資的,大概就是巴不得他們快走。 

此外,明治以後,島田魁在本願寺擔任守衛的工作,在這裡度過了餘生。



離開本願寺走進油小路,最先看到的是這個。

「勤王之士贈從五位 中井庄五郎殉難之地」
這附近正是天滿屋事件的發生地點。

龍馬遭暗殺的近江屋事件以後,紀州藩的三浦休太郎被懷疑是暗殺事件的黑幕。
因此土佐的海援隊、陸援隊殘黨計畫要襲擊三浦,而察覺情勢的紀州藩便委託新選組來護衛他。

有趣的是,當時新選組也被懷疑是暗殺龍馬的刺客,這時委託他們也是蠻妙的 

慶應3年12月,土佐藩士夜襲三浦下榻的天滿屋那天,阿一和大石等幾名隊士為了護衛也一起住在那。晚上大家把酒言歡之時,土佐勢就殺了進來。

從池田屋我們已經學到,屋內夜戰需先熄燈(啥)。
在天滿屋事件時也是一樣,新選組這邊熄了屋內的燈火,阿一斬斷了率先攻擊三浦的中井庄五郎的右手臂,趁亂之中讓三浦先逃了出去。
還在屋裡的人根本分不清敵我,大家亂砍一通,以為三浦已經被砍死就撤退了,然而被砍死的其實是他們的同伴中井庄五郎。

天滿屋事件簡單來說就是個冤枉又慘烈的事件。


天滿屋再往南前進到北小路的路口,就是北小路之變的地點。

(接受路人異樣眼光時我也不斷在思考拍地面的必要性)

接到天滿屋遭襲的消息以後,從不動堂村的屯所趕去協助的新選組,以及從西本願寺出發,同樣趕去會合的紀州藩一夥人,在北小路撞見。彼此都誤會對方是敵人就拔刀打了起來,雖然沒有出人命,但也因此讓真正的敵人跑了。
論戰前報上名來的重要性。


順著油小路走下去,眼前那個和七条的交叉口,就是那裡。


是的,油小路七条交叉口,油小路事件的地點。

也是我新選組歷史的終點。(別

從局長家離開,路上遭襲以後在本光寺前斷氣的伊東老師,被一路拖去油小路七条交會口正中央,用來誘引御陵衛士前來。(剛開始有說法是運過去搬過去什麼的,但事實上好像真的是直接拖過去。)
而我拍照的那個位置,大概販賣機前的部分,似乎就是平助喪命的地點。

我於是充滿感慨的在販賣機前買了一瓶水。(到底

油小路事件以後,為了埋伏御陵衛士殘黨來回收屍首,伊東老師、平助、服部、毛內的遺體就這樣在路上擺了兩天。
當時天氣相當寒冷,據說遺體都凍結了。
兩天後御陵衛士沒有來,才將四人葬到光緣寺。


 再往前走幾步路,來到了本光寺。

 
門外立著「伊東甲子太郎外數名殉難之跡」的石碑和說明板。


一進大門往右手邊看就會看到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石碑。

寺裡的人非常親切,和我聊了很多油小路事件的來龍去脈,說伊東老師就是靠在這個石碑的右方斷氣的。
雖然石碑在大門內,但老師當時並沒有走進大門。因為現在的大門是後來拓寬以後建出去的,以前大門的位置在更裡面,所以那時的石碑是在門前。

我們一起走到寺外,寺裡的人指了不遠處的巷口,說明伊東老師是從哪個方向走過來,然後在快到轉角處時,被埋伏在圍籬後的大石一槍刺中右肩到頸部的位置。


老師原本想往南逃跑,但一過轉角其他新選組的追兵就在眼前,只好轉身逃向另一邊。走沒多遠,就因為傷勢太重,在本光寺門前靠著石碑斷氣了。


寺裡的人最後還告訴我今年11月會舉行伊東老師等四人的150回忌,如果到時候記得的話再過來⋯真的親切到不行!希望那時候我有辦法來參加。


離開本光寺以後,下一個目的地是新選組最後的屯所,不動堂村屯所。

前面也提到,在搬到不動堂村屯所時,是由西本願寺全額出資。這個屯所也是新選組所有屯所中最大的,據說佔地約一萬平方公尺,媲美大名的宅邸。裡頭有道場、馬廄等設施,澡堂甚至一次可以容納30人。
然而好景不常,搬到不動堂村才半年左右,鳥羽伏見戰爭爆發前,新選組就遷移到伏見奉行所了。

雖說在不動堂村才短短半年,但這半年之中發生了大政奉還、龍馬遭暗殺、油小路之變等重大事件⋯最後的屯所也確實見證了幕末歷史的齒輪。

不動堂村屯所現在一點痕跡都不剩了,連具體位置在哪都有點模糊,最早認為在現在的RIGHA ROYAL HOTEL的位置,這裡外面也設有局長的歌碑。

 
「事あらばわれも 都の村人となりて やすめん皇御心」
是加入浪士組出發到京都時所詠的歌。

也有說法認為是在斜對面的資生堂大樓。


近年來最有力的說法則是現在的瑞鳳閣這個位置,外面也立了石碑說新選組最後的屯所「在這附近」。  
 



不動堂村名稱由來的不動堂明王院,外面掛著「新選組 夢幻的屯所」的燈籠。確實是很夢幻 

從壬生到島原、西本願寺、油小路、不動堂村,這幾個地方散步就可以走完。也因為如此密集,走在這段路上真的最能感受到,新選組在這裡活躍過的軌跡。


在不動堂村繞完以後,看看還有時間就直奔金戒光明寺了。
 
被任命為京都守護職的容保公,於文久2年(1862)11月入洛以後,以這裡為據點為期一年左右,也因此部分幕末戰死的會津士兵們長眠於此。


(題外話)

大概是前幾年大河的江以後,有不少人前來參拜,所以立了個明顯的牌子。
江是長政和阿市三個女兒中的老三,後來嫁給德川家康的三男,也就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的德川秀忠。

順帶一提,平安時代的熊谷直實就是在金戒光明寺出家的,因此這裡也有一些相關史蹟。



回程經過平安神宮,就順便去看了停車場。(?

聽說現在這個在大型遊覽車出入的停車場裡的大門,是從幕末時期保存下來的,京都守護職宅邸的門。
我邊拍照邊走進停車場(在觀光客異樣的眼光中),本來以為門旁的說明牌是有關門的歷史,結果是在解釋旁邊的歌碑!關於這個門一點說明都沒有 


接著散步到大將軍神社,對面的城安寺是御陵衛士離開新選組以後,第一個投宿的地方。

後來很快就轉移到第一個屯所的善立寺,在這裡應該只停留了一個晚上。

御陵衛士正式脫離新選組時,平助正在美濃出差,晚了幾天才和伊東老師他們會合,所以平助應該是沒有來過這裡。


(補充)
御陵衛士最早的屯所善立寺已經遷移,據說原先是在五条大橋往東的地方,大概是這段路中間分隔島的位置?


現在的善立寺在巷弄裡,是幼稚園的樣子。



再往前走到八坂神社,現在人來人往的這段階梯,據說谷三十郎在這下面命喪黃泉,死因不明。

因為弟弟周平是局長的養子,谷三十郎在隊內大概是表現蠻秋的(措詞),所以不少人看他不順眼,可能就是在這裡被對他懷恨的人所殺……?
然而這也是一個不確切的紀錄,似乎也有谷三十郎其實是病逝的說法。
(但是芹澤暗殺事件時,對外也說是病逝,你懂的。)


 八坂神社的對面,現在是一家LAWSON,以前這裡是祇園的會所。
 
池田屋事件那天,新選組就是在LAWSON前集合(哪裡不對),然後分成近藤隊和土方隊,分兩路進行搜索。


再往前走一點,左轉進花見小路就會看見一力亭的大門。
一力亭是現在還有在營業的茶屋,歷史悠久。

文久3年,在會津、肥後、薩摩等藩的周旋之下,佐幕派在一力亭召開會議,當時局長也有代表新選組出席。


沿著四条繼續走,會看到掛著大紅燈籠的老劇場南座。

據說副長和井上都曾在這裡觀劇過,十分風雅。

然而新選組在這裡比較出名的,其實是個不太光彩的軼聞。
元治元年11月,當時南座上演的是有名的劇目「忠臣藏」。開演後,幾名喝醉的新選組隊士闖進來大鬧,不但大聲批評台上演員,還和場內的客人吵起來。正好那時祇園相當有名的藝妓君尾也陪同客人在場,幾名隊士還打算把君尾拉過來作陪。

只看這段敘述的話,確實是個很不光彩的事件。
不過君尾日後在其個人著作「勤皇藝者」中,是這樣描述當日情形的:

在上演時,幾名酒醉的新選組隊士闖進來,還打算從客人身邊搶走藝妓。
此時,一位面容秀麗的年輕武士從二樓輕盈的翻身下來,介入協調。
年輕的武士自稱是「伊勢的浪人藤堂平助」,他勸阻了那幾名隊士,而對方也在聽到平助的名字以後,安分的離開了劇場。
當時在現場見證整個過程的人們,對他的外貌及輕巧的身手稱讚不已,因此稱呼平助為「今牛若」(現代牛若丸之意)。

 啊!!!!!是不是帥哭!!!!!!(冷靜點

雖然過去大家認為,元治元年8月到隔年5月,平助都在江戶出差募集新隊士,不太可能在這裡出現。
但是!反過來說,也沒有任何記錄可以證明那段時間平助完全沒有回到京都來,所以!!!!哇啊平助QAQQQQQQQQQ(不能冷靜

BTW有關那幾名喝醉鬧事的隊士,有說法認為只是冒名新選組的浪人,畢竟那時候這樣搞應該是會切腹的⋯(看副長


離開南座以後完全天黑了,還好四条大橋如此璀璨。


初期還是浪士組的時候,派系鬥爭非常激烈,那時殿內就是在四条大橋上遭暗殺的。
(詳情可參閱我的讀書筆記)(宣傳屁

慶應3年,阿一、總司和新八三個人和中井庄五郎(十津川鄉士)、那須盛馬(土佐藩士)在四条大橋上狹路相逢,拔刀打了起來。
當時中井成功逃脫了,但後來在天滿屋又再次遇上阿一,最後還是成了刀下亡魂。


過了四条大橋,走木屋町通拐進一條窄巷,沒多久就在旁邊找到了這個。
「勤王志士 古高俊太郎邸跡」
 
這個位置就是以前的枡屋。池田屋事件前,就是在這裡逮捕了古高,帶回屯所拷問的。


在往三条走去的路上會先經過近江屋跡,也就是龍馬和中岡遭難的地方。
 
這裡人來人往非常不好拍照,還有觀光客看我在這裡,也拿出相機一起拍的,到底為何 

龍馬遭暗殺前兩日,伊東老師和平助也有到這裡拜訪龍馬。當時已經聽聞風聲的老師,特地前來警告龍馬,建議他儘快離開近江屋,到土佐藩邸會比較安全。但大概是因為過去是新選組的身份,龍馬並沒有聽取伊東老師的意見。


到了三条,當然就是池田屋了!
 
蠻多年以前池田屋這個位置是一家柏青哥,但後來連鎖居酒屋接手這裡,又再弄成了池田屋,現在就是我們這些現代隊士們的聖地了。
不過看到池田屋裡有一文字三星紋,才想到對吼,池田屋是長州愛用的旅館啊……然而現在成了敵對勢力的聖地,也是很奇妙。

雖然隻身一人,還是進去吃了一頓。明明不熟薄櫻鬼,依然點了杯平助的調酒 


再往前走到三条大橋,頓時充滿了感慨。

三条大橋是以前東海道五十三次的終點,浪士組上洛當時,大概也是抱著哇終於到京都啦的心情,走過這條橋吧。

三条大橋東西兩側都有據說是池田屋事件時留下的刀痕。
 
天黑了可能不是很清楚,大概都在圖中央的位置。
但是過了這麼久,橋也不知道修整多少次了,真的是當時的刀痕嗎⋯⋯?不過懷疑太多就不浪漫了,就當它是吧 


三条大橋這裡在慶應2年還有個制札事件。大概在現在星巴克前面的位置吧,有個張貼官方告示的公佈欄,叫作制札場。
當時上面張貼了一些詆毀長州的文書,但每次貼都會遭到撕毀破壞,如此反覆了很多次以後,奉行所就下令要新選組監視制札場,查出到底是誰損毀官方公告。

於是左之、大石和新井等人就分別潛伏在附近的會所或民家,淺野和橋本則是裝扮成乞丐在橋下監視情況。

到了晚上,果然出現了一夥人開始撕掉公告丟進河裡之類的,埋伏在附近的左之等人,還有橋下的變裝組馬上殺出來,演變成一場惡鬥。
破壞公告的是八名土佐藩士,其中兩名在戰鬥中死亡,逮捕了一名,帶回屯所訊問後,交給了奉行所,剩下的其他人則是當場逃亡了。

制札事件以後,擔心惹到新選組會很麻煩的土佐藩,還因此在衹園設席,宴請了局長、副長和伊東老師等人。


 慶應4年,局長在戰敗後遭捕,於江戶板橋斬首,首級送往京都,在三条河原示眾。

之後局長的首級不知為何,也消失在這裡。


從浪士組上洛、活躍,直到沒落,見證了新選組歷史的三条大橋,如今依舊車水馬龍……物是人非事事休,不禁感嘆。


過了三条大橋,三条站前土下座附近,聽說這裡是以前豐後屋的位置。
到底是哪裡?也沒有地標,只好隨便拍一下  
 

文久3年八月,新選組前往三条小橋的豐後屋,準備逮捕筑前浪士平野國臣。抵達豐後屋時平野早就已經逃了,但成功生擒了天誅組的古東領左衛門。
因為豐後屋的地理位置,這個事件後來稱作「三条繩手之戰」。
也算是新選組結成初期的重大事件,所以作為紀念,副長後來就將818政變和三条繩手之戰時用的鉢金,送回日野的姊夫彥五郎那裡。

這時候逃走的平野國臣,後來在但馬國生野舉兵,最後失敗被捕,送往六角獄舍,在禁門之變時遭斬首。


海援隊本部的酢屋也在這附近,在近江屋事件的一個月前,其實龍馬都還是住在這裡,是因為考量到安全,在近江屋主人的邀請下,才移居過去的。



吃飽離開池田屋以後,想看看這裡實際上到底離長州藩邸有多遠,就再散步往市役所的方向走,這時候雨下得很大,不過確實是不用10分鐘就找到長州藩邸的舊址了,就在飯店的外面。

另一面則是有桂的石像。


這天的行程就到這裡。

--


隔天去了戒光寺,在油小路事件喪命的四名御陵衛士的墓就在這裡。
 

御陵衛士成立之時,名目上就是為了守衛孝明天皇的陵墓,因此才稱作御陵衛士。
而戒光寺正是在孝明天皇陵墓所在地的泉涌寺內,所以他們也算是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御陵衛士......。

因為發生過一些不太好的事,戒光寺曾經禁止開放墓所一陣子。雖然後來又開放了,但要在七天前事先預約,才能進去參拜。

這次我並沒有預約,只單純到戒光寺參拜。
也算是給自己一個再回來的理由吧。


因為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這天也順便去了藤堂藩邸跡。

 


到清水寺觀光那天,順路去了靈山護國神社,龍馬、中岡、高杉、玄瑞,以及幕末許多志士的墓都在這裡。桂和幾松也在這裡。
  


本來是想去幕末資料的寶庫靈山歷史館的,但那天休館。沒有事先查好的白癡在這 

(後來我在回程那天去了,雖然展區並不大,但真的是寶庫。這個時期正好是龍馬的展,但也有不少和新選組相關的內容,還有副長上贈給秋月登之助的刀「大和守源秀國」,一般認為這把刀實際上在戊辰戰爭中使用過。)


在高台寺好好走了一圈以後出來,到了月真院。
 


很清幽的一個地方,完全可以感受到御陵衛士為什麼以這裡為據點。

在月真院,比任何走過的地方都更有「啊,平助曾經在這裡」的感覺。我反反覆覆走在裡頭的石板路上,想把這裡的每一隅都塞進腦海。


這次的聖地巡禮到此告一段落。
當然也有一些沒有走到的地方,只能期待還有下次的機會了。


留言